神马电影网 神马综合 《奥本海默》解析 诺兰解读《奥本海默》创作故事百度云网盘

《奥本海默》解析 诺兰解读《奥本海默》创作故事百度云网盘

百度云链接:https://pan.baidu.com/s/sp9UQdwcBCDlurgP2vw9p5xg

  眼下,好莱坞大导演克里斯托弗·诺兰的新片《奥本海默》正在全球引发观影热潮。

  提及当今好莱坞在商业和艺术上最成功的导演,诺兰是盛名者之一。

  《记忆碎片》《致命魔术》《蝙蝠侠》三部曲、《盗梦空间》《星际穿越》《敦刻尔克》《信条》,诺兰所有电影的全球总票房已超50亿美元,共获11项奥斯卡大奖和36项奥斯卡提名。

《奥本海默》解析 诺兰解读《奥本海默》创作故事

  豆瓣上,除了《信条》,诺兰所有电影都在8.4分以上,其中《盗梦空间》《蝙蝠侠:黑暗骑士》《星际穿越》更是在9分以上。

  《奥本海默》是他最新作品,全球票房已过7亿美元,在他作品中排第四。8月30日,该片将在中国内地正式上映。

  为什么这部电影再次引发全球轰动呢?

  8月22日至25日,诺兰特意来到中国宣传《奥本海默》。四天时间里,不仅参加了北京首映式、北京特别观影,还在上海参加了两场特别观影。与影迷、影评人,电影人曹郁、谭卓等,以及北电、北大、复旦、上戏的老师和学生对谈。

  潮新闻记者在上海参加了《奥本海默》诺兰的映后互动。记者发现,四次活动中,诺兰毫无保留地分享了《奥本海默》的创作主旨、剧本写作、拍摄过程、后期制作,以及为吸引观众走进影院,在大银幕上欣赏该片的种种努力。

  潮新闻记者将分三篇来介绍此次诺兰中国行《奥本海默》的创作谈。影迷们8月30日去影院欣赏该片时,也可心中有底。毕竟诺兰的电影以丰富复杂著称,一遍看不懂的大有人在。

  上篇,我们讲讲诺兰谈此次创作的缘起和主旨,以及剧本的撰写。

  《奥本海默》是一部历史传记片,电影改编自获普利策奖的传记《奥本海默传——“原子弹之父”的美国悲剧》,讲述了美国“原子弹之父”理论物理学家罗伯特·奥本海默在二战期间领导研制原子弹的过程,以及他在战后美国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。基里安·墨菲饰演主人公罗伯特·奥本海默。

  提问: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于哪里?

  克里斯托弗·诺兰:我每部电影的灵感都来自不同地方,我经常读书,而且尽可能了解全球在发生什么样的事情。

  有时候一部影片可能会来自于一本书,就像这部《奥本海默》一样。有时候一部电影来自于我长久以来的想象,我希望寻找到一个事情,可以让我花费很多年时间拍摄成电影。

  对于《奥本海默》这部电影,我是在1980年代在英国长大的,当时大家都非常担心核战争,这就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,那个时候我也是第一次听到奥本海默的名字。1985年有这样一首歌,在歌里说奥本海默是一个“死亡玩具”,是奥本海默让我们进入了原子的时代。

  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越来越多了解到了他的故事,甚至放到了我上一部电影《信条》中。帕丁森(《信条》男主角饰演者)给了我一个礼物,奥本海默传记书,《奥本海默传——“原子弹之父”的美国悲剧》,我觉得可以改编成一部电影。

  我觉得当“曼哈顿计划”(美国研制原子弹计划)决定下来,而且在科学家们执行的时候,他们是没有办法完全排除引燃大气层的可能性,但是他们还是决定引爆炸弹,我觉得这是非常充满戏剧性的时刻。 科学家知道不管这个可能性多么小,但是还是按了这个按钮,并且进行了三位一体的核试验测试。我对于这个想法非常着迷,希望可以让观众来到影院,让他们参与到三一核弹测试当中,感受到它对世界的影响。

  在历史当中,从来没有任何一刻是像那一刻一样,在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变了,我们再也回不去了。奥本海默这个人以及他所创造出的世界,他在历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,他的故事还没有被搬到银幕上让全球的观众可以去体验。我觉得这是作为导演希望可以寻找到的一个电影故事,我希望可以去弥补这样一个空缺。

  我希望观众看了电影以后自己去思考,和这些科学家一起经历奥本海默生命当中各个阶段,一起进行三位一体核测试的时候,身处改变世界的事件当中。

  提问:这部电影的主题跟当下世界的联系是什么?

  克里斯托弗·诺兰:在我看来,其实我所追求的是一些不受时间所限制的,也就是说,不管在哪个时代都能够有一些共性的故事。我觉得奥本海默当时的决策,他所经历的这些故事,对于任何时代都是有借鉴意义的。所幸我们并没有走向核战争毁灭的结局当中,但其实对于任何一个时代,科技进步都有这样的风险,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杀伤性,可能会导致世界毁灭。

  当我在开始写剧本的时候,我跟我儿子说,我们不再讨论核武器了,这是我拍这部电影的其中一个目的。我觉得年轻人也需要时刻警醒、警惕核战争的可能性。可能几年以后,没有人再问这个问题,不幸的是核武器现在又成为了我们大家的关切。

  提问:您为什么要用第一人称视角来撰写剧本?

  克里斯托弗·诺兰:我先读了700页的这本书《奥本海默传——“原子弹之父”的美国悲剧》,他们(两位作者)其实花了25年的研究才编写成这本奥本海默的传记。我在读过这本书以后,首先从奥本海默的视角来读整个故事,我在撰写剧本的时候,其实不太想要马上就跳入编剧的角色,我想尝试用第一视角,比如奥本海默坐在台前是怎样的,进入房间,坐在书桌前说了什么……以这样的方式来写剧本。我不知道此前是否有编剧做过这样,当我完成剧本,展现给我们其他创意合作伙伴的时候,我们讨论把电影拍成什么样的形式,就和他们分享了我的想法,尝试在奥本海默的世界中去生活。

  提问:真实的科学家和电影戏剧性之间,您是怎么取舍的?

  克里斯托弗·诺兰:在写剧本的时候,我实际上也是看到了在整个电影中有很多不同的人物,包括在整个项目中做出贡献的这些科学家。“曼哈顿计划”是集美国全国之力完成的项目,有非常多美国的科学家和工作人员在其中参与,有超过好几千人。传统的写剧本的方法,就是创造出一对矛盾人物,我们找两三个戏剧对立的人,围绕他们写这个故事。实际在整个过程中有非常多的人,他们是有人际关系的,来帮助我们形成了这个故事。所以我们觉得通过好的选角可以找到好的演员,契合这些科学家的气质。里面有很多人,可能你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是什么,做了什么工作,但你还是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性格。每天到片场的时候,我都会面对一群这样年轻的演员,他们都对自己的角色进行了研究,知道自己的角色在历史当中做过什么。我们不断地彩排、演练对话,然后在摄像机面前再进行拍摄。这就是我所采用的一种方法,如何在影片中容纳这么多的人,如何让这么多的演员一起合作,体现出整个电影的戏剧性。

  提问:写作剧本和拍摄电影,哪一个对您来说更难?

  克里斯托弗·诺兰:既作为编剧又作为导演,我视其为一个连贯的整体。我最开始是作为编剧的身份在创作,一边写自然会有画面浮现出来。作为编剧创作的时候,不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因素限制,想到什么写什么,因此,我在写剧本的时候,不会受到我作为导演身份的思想上的限制。当然,你在做导演的时候,会想到有这样的画面,到时候怎么拍出来,在项目安排的时候如何去实现?

  提问:您选择不同主题以及题材的时候,有没有什么是保持一致的?

  克里斯托弗·诺兰:我觉得应当是整个故事的戏剧性,这个故事需要有足够的戏剧性吸引我,吸引观众,这样就可以让观众很好地享受这部电影,这一点是不会变的。对于我的电影,我非常关注的就是我叙事的方式,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。你需要考虑从什么角度去看这个世界,比如在这部电影当中可以看到,从奥本海默的视角是彩色的部分,但在黑白这一部分是从小罗伯特·唐尼更客观的视角看待的。我觉得在叙事过程中的戏剧性以及如何讲述这个故事,讲述故事的视角是什么,如何使用不同的摄影工具,如何搭建不同的结构、场景,如何布置摄像机,从而让观众和电影产生很近的关系。

  提问:您是如何让观众沉浸在电影世界中?

  克里斯托弗·诺兰:我认为在这部电影中,我们所采用的技巧,我们是从奥本海默个人视角来讲述整个故事,如果大家有机会一定要看IMAX格式,因为我在拍摄的时候是用IMAX,并且也是最清晰的格式进行拍摄的,这样的大银幕能够带来沉浸式的体验,像是和演员在一个世界中一样,它带来的沉浸感是很强的。

  记者 陆芳

返回顶部